贷款

G20峰会为什么会关注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是此次G20峰会上有关金融的两项重要议题。其中与普惠金融相匹配的议题是包容性增长,不断整合所有的资源让更多用户受益。而本次峰会也是首次将普惠金融与“数字”相结合,包括《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以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3份重要文件经峰会公布后,也将正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普惠金融概念自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已超过10年。在诸多国家经过了不同层次的实验,而其在中国的落地,伴随互联网金融的高调发展展现出了更为多样的面貌。通过数字化的结合,以及G20更高规格的重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打通是否将更为顺畅,而中国在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又是否会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low到high的中国实践

  在当下的中国金融圈,普惠金融作为一个高频热词,正在吸引越拉越多参与者纷至沓来,行业发展也呈现出一种很“high”的状态。但在将近十年前,即使连中国第一批实践者对其的认识也十分模糊。

  宜信CEO唐宁曾经在多年前亲赴孟加拉“朝圣”,希望从普惠金融鼻祖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模式中寻找“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奥秘。但当他从美国舟车辗转二十几个小时到达孟加拉乡村网点后,却惊讶于现场没有一个办业务的客户。“工作人员给我的装备是一辆自行车,然后跟着他一起骑出去翻山越岭找客户。”唐宁告诉记者。

  在多年前宜信刚刚开始从事网贷业务时,很多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普惠金融”为何物,“大家认为无法介绍自己的业务,甚至觉得很low。”

  如今,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及频率不低,但即使在资讯最为发达的传媒行业,对于被G20推倒聚光灯下的“数字普惠金融”,仍旧觉得并不好理解。

  这种情况也让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在朋友圈忍不住感慨:“最近突然意识到普惠金融是这样一个干巴巴的词,如果再加上数字两个字,其效果相当于咀嚼蜡烛;这种枯燥的东西居然还有高级原则,如果不是G20,估计大部分人打死也不采访。”

  陈龙认为,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很多亿人每天随时随地可以很爽使用不用付费的移动支付,一块钱也可以生值的余额宝,都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好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指让长期被现代服务业排斥的人群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一种数字化途径,而“数字化”,则是计算机、信息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统称。

  如何理解这种数字化?一些观点认为,如果你拥有一部可以进行支付、理财、借贷等各种需求的智能手机,那么之前很多金融服务则有了“一键解决”的可能。“叫什么名字没有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就是技术驱动的触手可及,可承担可依赖的金融。”陈龙指出。

  通过数字技术,孟加拉乡村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自行车”在中国正在找到替代品。以宜信面相农村金融市场而推出惠农平台为例,农户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移动app,完成借贷、支付、理财等“一站式”需求,成本仅仅是一部智能手机。“通过下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客户其实更容易接受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王威告诉记者,数字技术让时效性、便捷性提升了,农户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和找到服务,一些试点地区的获客成本明显降低。

  能否弯道超车?

  此次提交峰会的《高级原则》包括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也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作为G20的一员,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经验以及重点关注内容在起草过程中也被融入了《高级原则》。在业内看来,这将促使中国在未来国际普惠金融事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此前,包括蚂蚁金服、宜信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代表参与了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针对此次高级原则制定的讨论与研究。

  在唐宁看来,数字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数字化,强调利用技术实现普惠金融一脉相承;可持续,重点强调风险与创新的平衡;负责任,着眼创新过程中对消费者、社会的责任担当;智慧,则要求在监管方面寻求给予创新以空间和坚守底线的平衡。

  虽然在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道路上,可持续问题、监管力度等都是目前需要面对的挑战,但征信等基础设置建设缺失无疑仍是最大短板。

  调查表明,中国现有的征信系统覆盖率仅为38%,大量用户金融需求由此被排除在外。我国现行的以央行为主导的征信系统在数据覆盖面上尚不能完全满足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

  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上述问题也因此被寄予厚望。在此次峰会通过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就对包括账户的普及率、信贷的普及率、数字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普及率,以及ATM机和银行网点的密度,客户账户的使用频度和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标要求。据悉,这些指标将对政府采用政策鼓励和扶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出指引。

  在陈龙看来,数字普惠金融正是普惠金融的正道,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持,普惠金融是比较难推广和持续。“传统的普惠金融,如果不使用技术去降低触达用户的成本、提高搜集信息判断用户风险的能力,一定面临成本高、风险高、收益小的问题,要做好非常困难,经营模式也很难持续。而随着移动互联、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技术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触达用户和理解用户的能力正在被数字技术深刻改变,效率和成本都与以往显著不同。”

  而从实际案例看来,正在召开G20的杭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覆盖出租车、超市便利店、餐饮门店、美容美发、KTV、休闲娱乐等多行业。而服务范围的扩大,更多难点痛点同样可以找到解决答案。搭乘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车,中国普惠金融将有可能为世界提供更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