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哪个更适合你的企业?

  不论是做买卖还是开公司,很多朋友经常在感叹“缺钱”。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搞钱,如何融资,成为了一家公司由小做大、持续生存的关键。

  实际上,即便对于那些看似不缺钱的巨头企业来说,“融资”这件事,仍是关乎公司发展大计的重要管理决策。

  大体来说,融资分为两种方式,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前者的主要手段是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发公司债,后者主要是通过发行新股或出让股权,来增加企业资金。

  比如,2018年1月,互联网巨头腾讯就发行了总金额为5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这是腾讯有史以来发行的规模最大的债券融资。

  而同样是搞到50亿美元,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选择的是股权融资。2018年2月,知情人透露蚂蚁金服计划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募集50亿美元。

  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哪个更适合你的企业,这篇文章给你解析

  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不同

  如果选择债权融资,不论是向银行或其他机构贷款,还是发行公司债,都需要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并按期还本付息。

  也就是说,借给你钱的债主是不管你公司的经营状况,无论公司赚钱亏钱,付给债主的钱都是固定的,而且要按期、足额支付,否则就构成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

  发行股票则不同。股权融资虽然可能稀释经营者自身的持股比例,但不会增加企业负债,因此也就没有定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就算企业破产,资不抵债,股东的钱也不用赔付。

  简单来说,实施股权融资之后,公司的经营风险将由重要的股东一起承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股权融资的“至高境界”是上市。由于目前我国A股采取“核准制”,因此理论上来说,只有非常优秀的公司才能通过发审委的“法眼”,实现上市。

  当然,国内公司也可以选择在境外上市,如美股和港股,不过手续费略高,且对于公司估值的提升程度略逊于国内A股。

  上市一定是企业“最好的归宿”吗?

  基于上市融资之后的估值暴增,很多国内企业都想方设法、削尖脑袋往A股里钻。

  不过,上市融资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拿钱拿到爽的同时,还必须忍受很多不爽的事情。

  第一,是信息的强制透明。

  根据监管规定,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有义务进行详实的信息披露。如果不按时披露、隐瞒或违规披露,严重的话是会获罪判刑的。

  在强制信息披露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数据都将变得非常透明,甚至没有秘密可言——这显然是竞争对手最乐于看到的。

  而当公司业绩波动时,好事的媒体很可能就会大做文章,从而动摇投资者的信心。

  第二,是融资成本较高。

  股权融资,尤其是发行股票,应该是融资成本最高的一种方式。

  当企业有很强盈利能力时,其实是不愿意发行股票的,因为引入新的股东会分享他们的高额利润。

  所以我们会看到,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类巨头公司,在上市之后更多选择的是债权融资,从银行这类金融机构借钱,融资成本不仅较低,而且是固定的、可控的。

  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哪个更适合你的企业,这篇文章给你解析

  第三,是原股东对企业掌控力的下降。

  上市之后,公司原股东的决策权会随着股权的分散而降低,甚至会加被恶意或者强行收购的风险。比如前年的万科面临的“宝万之争”,以及早年新浪与盛大的收购大战。

  第四,是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

  实际上,这一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上一条。

  上市运作期间所引进的股东,很多是追求短期利益的,这就可能与公司原股东制定的长期发展计划产生冲突。

  而随着原股东对公司掌控力的下降,公司有可能被迫牺牲长达数年的发展计划,而去挣一些快钱,进而使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受阻。

  那些不上市的巨头们

  总体来看,虽然上市有种种好处,但基于上述方面的考虑,很多声名显赫的企业对上市说了“No”。

  比如,有着60多年历史的美国保健品巨头安利(Amway),多年来经营稳健,但其融资方式从来都是银行贷款以及发行债券,大规模股权融资几乎不碰。

  还有一些大名鼎鼎的欧洲公司,比如做家具的宜家(瑞典)、做玩具的乐高(丹麦)、做机械的博世(德国),统统是非上市公司。

  他们虽然在所处领域中优势显著,盈利能力也很稳定,但宁愿通过发债、贷款来融资,缓慢地运作自己的业务,也不采取发行股票来进行激进的扩张。这或许和他们历来保守的发展策略有关。

  而国明确不上市的巨头中,最知名的当属华为和老干妈。二者不上市的原因有很多,但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掌控权是主要原因。

  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哪个更适合你的企业,这篇文章给你解析

  MM定理:决定公司该如何融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家公司要搞一笔钱,是向银行贷款或者发债好呢,还是做股权融资、发行股票好呢?

  在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中,“MM定理”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

  MM定理也被称为“MM模型”,两个M指的是提出该定理的两位经济学家,莫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弗兰克·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他们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简单来说,MM定理认为,税收节约价值与公司所得税税率相关,公司所得税率越高,企业因债权融资所支付利息的“税盾效应”就越大——选择债权融资的成本就小于股权融资。

  最后,MM定理的结论是:公司所得税率越高的国家,越应该倾向于债权融资,反之则应倾向于股权融资。

  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哪个更适合你的企业,这篇文章给你解析

  不过,MM定理在西方比较适用,在我国却出现了悖论。原因之一在于,我国虽然企业的整体·税·率偏高,但税收多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仅占20%左右,而西方国家则占比达80%。靠节约所得税来实现节约融资成本,收效甚微。

  当然,利用MM定理去把握融资大方向,或者为一家公司的融资做估价时,确实能简化一些具体问题,能够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