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个人消费贷规模放缓主要原因是银行主动放慢了扩张的脚步
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消费金融早已成为银行业拼杀的又一战场,场景、流量、数据、生态等等,有关消费信贷讨论的热度不减,但实际成绩又如何?或许近期的统计数据能给出答案。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存款类金融机构住户部门短期消费贷款规模为9.11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该项净增3293.19亿元,上半年增量看起来并不乐观。而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净增额分别是其2.5倍和3.5倍,增量达到8263.02亿元和11736.02亿元。
目前业内所说的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从央行统计口径来看,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一栏与其最为接近。可以说,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今年上半年增量不到去年上半年一半,更不到去年下半年的三分之一。
上市银行中至少7家消费贷余额负增长
根据2015年以来的数据,个人消费贷款增量,高位阶段是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下半年,但到了2019年,上半年增量出现缩减。从月度变动来看,2月份因春节因素,当月增量为负,消费贷款规模减少2575.26亿元。3月份增量最高,为2927.56亿元,4月份以后,单月增量又回落到2000亿元以下,其中4月份增量为1096.67亿元。
这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整体表现,结合A股上市银行中报来看,个人消费贷款变动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需要提及的是,在个人消费贷款界定中,多家银行报告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包括信用卡贷款、助学贷款等等。
农行报告,2019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增量75.61亿元,居四大行首位。至上半年末,农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655.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农行在报告中解释,主要是由于积极推进个人消费贷款“扩户”工程和场景化布局,“网捷贷”等中短期线上消费贷款增长较快。
进一步看,农行以大数据为助力,推进个人消费贷款“扩户”工程。以家装和汽车场景为方向、以线上获客为重点,推进个人消费贷款场景化布局。
不过农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期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667.03亿元,较年初增4.18亿元,增长率仅为0.25%。
至上半年末,建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682.7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18.55亿元,降幅19.92%。以摊余成本计量,其个人消费贷款上半年末余额为1781.0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66.78亿元,降幅为17.08%。建行在报告中称,以电子渠道个人自助贷款“建行快贷”带动该项业务发展。
工行个人消费贷款也有所减少,上半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927.87亿元,降幅为113.75亿元,去年末该项为2041.62亿元。半年之间,工行个人消费贷款占其个人贷款余额比例也从3.6%降到3.2%。但工行报告的消费贷款数据不确定以哪种会计方式计量。中行则未披露个人消费贷款规模。
四大行中头部两家消费贷余额均降,那么股份制银行又表现如何?“招商银行(35.290,0.00,0.00%)公认的优势在于零售业务,其零售业务的优势是对手难以模拟的。”这是招商银行官网中的一段话。连“对手难以模拟”的银行,其消费贷款增长会有多亮眼?根据业绩报告,截至上半年末,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1147.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7%。记者注意到,这是招行非集团口径数据,因其他银行以集团口径统计,该行此项数据不具有横向可对比性。
股份行中,光大银行(3.990,0.00,0.00%)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出现下降,期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235.8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8.45元,降幅为1.47%。
中信银行(5.840,0.00,0.00%)个人消费贷款有所增加,以摊余成本计量,期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081.04亿元,上年末为2038.53亿元,半年内增加42.51亿元,增幅为2.09%。
另外数家上市股份行也未明确披露个人消费贷款数据。
个人消费贷下降在城商行中也不例外,以摊余成本计量,郑州银行(4.950,0.00,0.00%)上半年报告显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58.59亿元,年初则为71.14亿元,半年内下降12.55亿元,降幅为17.64%。
宁波银行(24.700,0.00,0.00%)上半年该项降幅超过百亿元。上半年末其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030.80亿元,去年末为1149.75亿元,半年内下降118.95亿元,降幅为10.35%。
农商行中,以摊余成本计量,常熟银行(7.480,0.00,0.00%)半年内下降2.23亿元,上半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90.04亿元,去年末为92.27亿元,半年降幅为2.42%。
主因是银行主动放慢扩张脚步
针对上半年个人消费贷规模放缓现象,业内人员指出,自2018年下半年起,银行消费贷增速就已出现放缓迹象,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个人消费贷负增长是这种趋势的延续,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主动放慢了扩张的脚步。
他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结构调整,降低消费贷占比,提高经营贷占比。零售转型仍是大方向,但个人消费贷产品资金流向难以把控,存在合规风险,相比之下,发力个人经营贷款,既可确保资金流向可控,又契合发力小微金融的政策要求,成为部分银行发力零售转型的首选。二是规避风险,主动放慢速度。个人消费贷款经过几年快速增长后,催生了多头借贷、特定群体杠杆率高企等问题,信用风险隐患增大,银行放慢扩张步伐存在浓厚的规避风险的意味。
在他看来,头部机构的经营策略调整向市场释放了悲观信号,容易在行业内引发跟风效应,随着更多机构放慢脚步,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信贷供给缩水,强化借款人资金链压力,引发不良率上升,从而促使更多机构调整放贷策略,供给快速缩水,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监管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的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去挖掘这一市场。
他强调,消费金融、消费信贷不能因为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高了就不做,“银行不做还有别人做”。在他看来,如果正规银行机构做好消费金融贷款,能够对不良的市场参与者形成“挤出效应”,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