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央行深化贷款市场改革,降低贷款利率

  11月26日,央行发布了关于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增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温和、精确。坚持适度总体政策的三个主要决定因素,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局势,并根据阶段性灵活把握货币政策控制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为营造市场主体稳定就业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防疫和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今年年初开始,出台了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前10个月,金融业为实体经济贡献1.25万亿元。

  一是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合理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实力和步调,例如中期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的便利性,维持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供需平衡,有效地稳定市场预期并指导市场利率以政策利率平稳运行。二是继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股票浮息贷款定价基准的集中转换按计划完成,隐含的贷款利率下限被完全打破。三是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突出分级内部梯度逻辑,增强直接性和准确性。四是以我为主,并考虑了外部余额。人民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而双向浮动,具有增强的灵活性,稳定的市场预期,有序的跨境资本流动以及均衡的市场供求关系。五是牢固树立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总体而言,健全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积极,精确和有效的货币政策。成效显着,传输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稳定。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协调防疫工作规范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完成“六稳”、“六保”和“十三五”定稿。努力确保在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将更多地集中于深入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识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树立新的发展格局,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部平衡。建立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完善货币供应控制机制,完善市场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体制机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适度和精确,以更好地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更多地关注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完善货币供应控制机制,确保货币供应总量控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求,科学掌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强度、节奏和重点,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保持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社会融资规模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完善市场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继续释放改革潜力,促进降低贷款利率,全面实施各项政策,大幅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功能,提高政策指导性。注意预期管理并保持稳定的价格水平。处理内部和外部余额以及长期和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我们将努力预防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和责任追究制度,维护金融安全,牢固树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优质供应为先,创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和国际周期为主体,相互促进国内外周期的新发展格局。

  温馨提示:央行等多部委: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