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目前,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规范体制、强化管理、化解风险、开拓经营的新的市场形势。特别是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靠贷款规模扩张实现预期效益已不可行。为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通过深入“清非”挖潜,来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另辟蹊径,自求平衡。
先分类排队,突出重点。由于农村信用社多数不良贷款形成时间长,情况复杂,清收难度大。对此,要在清收过程中对其进行认真细分,分类排队,确定重点,开展攻坚。要对那些确有偿债能力而拒不还款的“钉子户”和赖债户进行重点清收。在农村,以村社干部自身和担保的大额贷款为突破口,采取行政和“曝光”清收的办法,增强收贷效果,产生带动效应;在城区,要以金融诈骗和故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为突破口,采取法律清收的办法集中清理。通过确定重点,抓大额贷款的清收,可以以点带面,带动清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再区别对待,一户一策。由于农信社贷款覆盖面广,结构复杂,给清收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要结合实际,区别对待,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增强收贷效果。如对因灾致贫的农户,可以通过采取帮扶措施,帮助其发展生产,逐步化解债务;对奶牛养殖户贷款,由于额度大,利息负担重,短期内难以偿还,可以通过支持其发展种植业和适当减免加罚息等办法,“放水养鱼”,逐步化解贷款风险;对村集体债务,可以通过以新带陈的办法,即在实施“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新农村工程中,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发展生产,不断增加村社集体积累,提高偿债能力;对于城区企业和个人债务,可以通过财产保全或转移清收等办法,降低贷款损失,做到最大限度地活化。
后广开渠道,多点清收。多年以来,农信社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上,过多依赖内部清收和法律清收。但由于“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重当年,轻陈欠”问题的出现。即便阶段性攻坚有了进展,但由于管理上缺乏连续性,前清后增问题难以避免。笔者通过深入调查感到,不良贷款的清收,应作为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而且要常抓不懈。要针对不良贷款的实际占用形态对症下药,具体清收措施要本着先内后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化解的方法,广开渠道,多点清收。对老龄化贷款实行启动清收,以扶促变;对联保贷款要通过追究联保责任来维护债权,从而提高联保户责任意识;对搬迁走逃户贷款实行专项、招标清收,借助社会力量加大清收工作力度;对“钉子户”、赖债户贷款实行省内异地移交经侦部门依法清收;对各界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贷款采取行政手段协助清收。
农村信用社只有不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信用社资金使用效益才能充分显现,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在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形势下,从容应对,获得自身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