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银行为什么要上市

  回顾一下我国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经历,可以发现,由于2004年之前我国银行业并不受国际通行的巴塞尔协议约束,考核商业银行的业绩标准是资产规模,这往往会刺激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量,却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近几年来,不仅仅是工农中建交等几大行的资产规模在极速扩张,甚至连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其年资产增长率均超过20%。一个国家必然存在经济发展周期,如果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量长期保持增长,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经济周期的变更,银行必然会留下大量的不良资产。通过上市,按国际通行的巴塞尔协议来约束商业银行树立资本充足率的观念,把目标从“资产规模至上”转为“赢利能力至上”、“资本充足率至上”,此为银行上市的第一个目标。

  毫无疑问,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一直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从管理层面看,过去党委书记、行长往往均由一人兼任,党委办公会和行长办公会在实践中往往两会合一,几乎所有重大事项都由党委会讨论通过,而作为出资人的国家,却无从有效行使出资人权利。在这种体制下,行长一般还分管人力资源等关键部门,使得管理层往往为具体事务耗费过多精力。

  而在规范的股份制管理模式下,董事会成了最高决策机构,董事长可以从事务性工作中脱身,专注于制定发展战略。同时,政府作为出资人派出代表参加董事会,从而影响甚至决定银行的重要事项。因此,通过上市而完善结构,是为银行上市的第二大动因。

  上市可以实现银行内部各项业务流程的再造,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业务流程再造是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内部提得非常多的一个词汇。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流程再造取得了一定进展,风险控制能力大大加强。但是,在现行一级法人制下,其内部管理链条为:总行-省一级分行-地区二级分行-分理处-储蓄所,总行的管理半径太长,即不能保证业务处理的效率,又不能实现对各链条的有效监控。通过上市而引入国外的扁平化管理经验和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是为银行急于上市的第三大原因。